6月6日正值現代俄語創始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誕辰224周年,俄文系舉辦“俄語教學與研究青年學者論壇”(暨2023年俄文系校慶報告會)。論壇由俄文系青年教師俞一星主持,邀請俄文系6位師生就外語教學、翻譯學👩🏻⚕️、語言哲學、語言學和文學等方面進行學術報告,專業教師擔任點評嘉賓。本次報告會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俄文系全體教師🚭、全體博士生和部分碩士生線下參加,來自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師生線上出席🍳。
俄文系副教授紀春萍進行了題為“言語形態與言語功能之破立🐭:雙語轉換矛盾解探”的報告。紀春萍首先介紹了針對“形意矛盾”與“形神矛盾”的已有研究成果🤏🏽,講述了雙語轉換中的“形式”與“意義”問題💪🏿👰🏼♂️,提出雙語轉換中譯者面臨的基本矛盾主要體現在“破言語形態與立言語功能”🫅🏽。
俄文系副教授李新梅結合本科教經驗,帶來題為“高年級俄語精讀課混合式教學初探——以“高級俄語(下)”為例”的報告💇♀️。她詳細介紹了現階段復旦俄文系本科三年級本科生三年級《高級俄語》(下)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課程授課情況👊🏿,指出使用精選文學作品作為授課內容🌥,輔以詞匯講解、線上測試🖤、影視賞析等教學手段,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與語言運用水平。
俄文系副教授趙艷秋同樣從教學實踐切入😟,作題目為“SPOC環境下俄語翻譯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匯報👱🏼。她系統講解了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基本理念,隨後介紹了近年來三年級本科生《翻譯理論與技巧》課程的混合式授課模式,即通過觀看教師講解視頻👩🏿🎤、平臺討論、翻譯接龍的線上手段,結合翻譯賞析匯報、小組討論等線下活動。這種授課模式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翻譯思辨能力🥄、實務能力與創新能力𓀅。
俄文系一年級博士生金玄的匯報題目是“基於語料庫的蘇聯兒童文學語言特征研究”✳️。他選取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尼·諾索夫的36篇中短篇小說自建語料庫👩🚒,以其他蘇聯兒童文學作品為參照庫,結合語料庫與文體統計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集中與離中趨勢、假設檢驗和多維統計等),分析尼·諾索夫兒童文學的語言特征🫴🏽,最終得出結論:尼·諾索夫兒童文學文本具有用詞變化度較低🔗、詞匯相對偏長、文本信息密集程度相對較低🤴、可讀性較高、語言節奏變化程度低等特點。
俄文系二年級博士生蘇煜婷進行了題為“俄羅斯名稱哲學與中國明辨之學語言哲學觀比較”的匯報。她對俄羅斯名稱哲學與中國明辨之學分別進行了定義、形成與發展、主要代表及基本觀點、主要特點方面的系統梳理。她指出🧑🏻🎨,蘊含宗教哲學思想的俄羅斯名稱哲學揭示了語言的本體論屬性,而中國的明辨之學則富含人文情懷與倫理意蘊,註重對名實關系的探討🦹🏻🛶。在此基礎上,蘇煜婷總結出俄羅斯名稱哲學與中國明辨之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俄文系一年級博士生張淩聞的報告題目為“俄語不定式句在新聞標題中的應用與功能”🚬。他從俄語不定式句的界定入手📢,分析了其與易混淆的俄語無人稱句的異同點,提出本研究著眼於國內外學界不定式句研究中較少涉及的媒體語言👱🏽♀️。他發現俄語新聞標題中的不定式句多帶有疑問語氣,常呈現為擴展句與完全句🛒。用作新聞標題的俄語不定式句在凝練信息✌🏿、設置懸念、對話互動、宣傳推介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功能🚵♀️。
俄文系教師趙世鋒、汪海霞🦸🏽♂️、汪吉以及姜宏參加了報告點評工作👨🏿🎓,各位青年學者對現階段各自研究的積極交流與熱烈討論🙍🏻♂️,與會者紛紛表示,自己在研究視野、研究理念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受益匪淺㊙️,收獲頗大。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