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德文系“穿越文學中的時空結構——一種僑易現象的分析方法”主題講座在文科樓424順利舉辦😬。本次講座邀請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師董琳璐主講⤴️,由德文系教師葉瑤主持🫴🏼,吸引了外文沐鸣2、中文系等專業師生前來聆聽。
董琳璐對“僑易”概念及其在文學批評中的運用進行了辨析👨🏽🚀。她指出僑易學強調以實證方式研究主體的時空情境與精神面貌之“變”,最初運用於對留徳學人、傳教士、外交官等文化交流主體及其僑易現象的分析,亦可成為分析文學作品的方法↙️。“僑”指物質層面上主體置身場所的移動👩🏿🎓,“易”則強調主體在時空變換過程中的精神之“變”或“不變”🏊。僑易理論對於時空關系的理解與解析,為分析穿越文學的時空結構、情節設計與主角經歷提供了稱手的方法論工具。
董琳璐簡單梳理了古今文學中的時空認識及其歷史流變,指出文學僑易學可能給文學批評註入的創新因素,而後以穿越文學這一具有鮮明時空特征的題材為例,以馬克·吐溫的《康州美國佬在亞瑟王朝》開場,闡釋穿越文學在時空問題上呈現出來的新表達🧁🎼。在穿越小說中,時空結構與人的思想構成之間呈現出尤為強烈的相關性。比如馬克·吐溫筆下的康州美國佬作為現代工廠主的身份和中世紀亞瑟王朝之間的碰撞,其中的時空因素成為主體自我認識之“變”的關鍵,在此🧙🏻,時間和空間不再僅僅充當背景✯,而是分別作為文本空間的必要因素,奠定了敘述方式和情節邏輯👩💼。
董琳璐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例,分析穿越小說中的逆時空僑易模型以及思維主體在此模型中的關鍵作用。她指出逆時空僑易現象的發生主要依靠思維之力,後者本身作為主體,不同於一般僑易現象中將主體的思維作為有待改變的對象,但這種差異的背後則是僑易規則的放大化,即不僅存在著物質位移引發精神質變,思維之力同樣可以反過來引發物質層面上的變化,也即從“僑—易”到“易—僑”或“易—僑—易”⛲️,形成僑易路線的一種環形結構🙍🏿♀️。
報告結束後,在場師生就穿越文學與烏托邦之關聯🦽、逆時空僑易的概念辨析等話題進行了熱烈交流討論👨🏼⚖️。
Copyright © 沐鸣2平台 -《精彩永续》让乐趣不断延续!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99717號